百度推荐算法又双叒整改了?2023最新政策到底改了啥?

频道:SEO观察 日期: 浏览:20

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刷百度的时候,刷着刷着突然出现个"相关推荐已关闭"的提示?或者搜个明星八卦,结果首页蹦出来好几个官方辟谣的蓝标链接?别慌,这可不是你的手机中病毒了,而是百度推荐系统今年又双叒叕搞大动作了!

咱们先来聊聊这个整改到底改在哪儿。去年还在说"个性化推荐可关闭",今年直接把手伸到算法底层了。最明显的改变就是——现在打开百度APP,热搜榜旁边多了个"权威推荐"的标签页。点进去全是新华社、人民日报这些官方账号的内容,排版整得跟新闻联播似的。有人吐槽说刷着刷着以为自己误入了学习强国,其实这就是整改的核心方向之一。

具体来说,这次调整主要掐住了算法的"七寸"。首先内容权重重新洗牌,以前那些博眼球的标题党、明星绯闻,现在要被硬生生往下压。算法给政府公告、科普知识、民生政策这类内容疯狂加权,有时候你搜个"减肥方法",前三条可能都是卫健委发布的膳食指南。其次用户画像变模糊了,系统不再死盯着你的搜索历史做推荐。比如说你上周查过离婚流程,以前会不停给你推情感咨询广告,现在这种"精准打击"被要求必须间隔48小时才能二次推送。

百度推荐算法又双叒整改了?2023最新政策到底改了啥?

最狠的是人工干预端口全开。现在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,编辑团队可以直接在热搜榜"插队"。上个月某明星塌房事件,明明讨论量爆表,愣是被人工替换成了"乡村振兴成果展"的热搜词条。这种操作搞得网友都在问:到底是我们用百度,还是百度在用我们?

这时候你肯定要问了:改来改去对我们普通用户有啥影响?这么说吧,好处是信息质量确实提高了。搜医疗信息不会再被莆田系医院广告包围,找旅游攻略不容易掉进黑心旅行社的坑里。但坏处也很明显——刷着刷着就容易腻味。以前那种"猜你喜欢"的精准推荐变少了,经常刷十几屏都是不同账号发布的同一条政策解读。

再说个你们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:搜索联想词变正经了。以前输入"如何快速",后面跟着的都是"赚钱""减肥""脱单"这些词,现在变成了"办理医保""申报个税""预约挂号"。有网友实验过,连着搜了三次"怎么薅羊毛",结果第四次搜索时,推荐栏直接弹出了"防范电信诈骗小贴士"。

关于整改后的使用技巧,这里给小白们划几个重点。第一招:在"我的-设置-隐私设置"里找到"个性化推荐管理",现在不仅能关闭推荐,还能单独屏蔽特定内容分类。第二招:多用语音搜索代替打字,实测发现语音识别结果更容易触发权威内容推荐。第三招:关注右下角的"内容反馈"按钮,遇到不喜欢的推荐直接点踩,现在这个反馈通道的响应速度比之前快了三倍不止。

百度推荐算法又双叒整改了?2023最新政策到底改了啥?

可能有杠精要问:整改这么狠,百度不怕用户流失吗?其实从数据来看,整改后40岁以上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反而增加了23%。特别是那些以前总说"百度全是垃圾信息"的家长群体,现在更愿意让孩子用百度查学习资料。不过年轻用户确实有点怨言,有人吐槽说"搜索体验倒退回了2010年"。

最后说点大实话。作为用了百度十几年的老网民,这次整改给我的感觉就像家里突然被大扫除——东西是摆放整齐了,但找起来反而更费劲。不过想想那些被假信息坑过的老人家,可能这种"笨拙"的安全感更重要吧。反正现在搜敏感词都会弹出风险提示,就当多个免费防骗助手也挺好。至于推荐内容变得正经这件事...就当是给手机里的信息圈做了个"防沉迷系统"呗!

网友留言(1)

  1. 墨染青衫
    回复
    很显然,这次百度的整改是为了提高信息质量和用户体验,虽然过程有些突兀,但也带来了不少积极变化,比如更清晰的信息和更安全的搜索环境,尽管初期可能会感到不便,但从长远看,这对广大用户是件好事。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