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同样做SEO,有人花3万有人花30万?
上个月碰到个魔幻案例:东莞两家同规模的跨境电商公司,做同样的关键词优化,A公司年费4.2万,B公司花了28万!拆开报价单才发现,B公司被塞了6项根本用不上的服务。今天就带你们扒开广东SEO行业的报价黑箱。
基础问题:钱到底花哪儿了?
广东某4A公司总监跟我透底,正规服务商的费用结构长这样:
费用类型 | 合理占比 | 包含服务 | 水分检测方法 |
---|---|---|---|
诊断分析 | 15%-20% | 竞争对手扫描+关键词库建设 | 要求提供原始数据截图 |
技术优化 | 30%-35% | 网站架构调整+移动端适配 | 查看百度收录量变化曲线 |
内容生产 | 25%-30% | 原创文章+视频脚本 | 用查重工具检测原创度 |
外链建设 | 15%-20% | 行业论坛+本地媒体合作 | 查外链域名备案信息 |
⚠️注意:报价低于3万的基本都在偷工减料,比如用伪原创工具代替人工写稿。
场景问题:不同行业该花多少?
根据广东省网信办发布的《2023企业数字化报告》,各行业合理年费区间:
制造业(佛山为例)
• 机械装备类:4.8-6.5万(需包含多语言版本优化)
• 五金制品类:3.2-4.5万(重点投放在B2B平台)
案例:某不锈钢厂花5.3万/年,把"广东不锈钢批发"做到百度第三
服务业(广州为例)
• 教育培训类:6-8万(必须含短视频SEO)
• 医疗美容类:禁投(政策风险高)
黑幕:天河区有机构把咨询费包装成"方案设计费",多收客户2.7万
跨境电商(深圳为例)
• 独立站优化:7.2万起(需含Google+Bing双引擎)
• 平台店铺优化:3-4万/平台(警惕按点击收费的陷阱)
解决方案:怎么砍价不吃亏?
跟黄埔区某代运营老板学的三板斧:
第一招:拆包购买
别签整包合同!比如:
• 单独购买关键词库建设(市场价8000-1.2万)
• 按月购买内容更新服务(2000-3000/月)
• 季度性外链投放(500-800/条)
第二招:对赌条款
在佛山谈成的经典案例:
"首月实现‘广东液压机’关键词前20名,达标后付全款的40%"
注意:必须约定具体排名数值,避免"显著提升"这种模糊表述
第三招:资源置换
广州某母婴品牌的神操作:
• 用产品置换母婴论坛广告位(省下1.8万外链费用)
• 让服务商用自家办公室拍案例视频(抵扣15%服务费)
报价单里的文字游戏
去年白云区查处的违规案例中,这些套路最常见:
▌人工降智:把"AI写稿"包装成"智能创作"多收3倍费用
▌地域限定:承诺"广东排名前五",实际只在东莞市内生效
▌设备绑架:强制要求购买指定服务器(市场价1.2万的卖3万)
▌数据造假:用刷量软件伪造流量增长报告
👉教你验真伪:登录"广东政务服务网"的合同备案系统,输入公司名称可查历史报价记录。
2023年新趋势:这些钱不用花了
① 官网大改版(省2-3万):
现在百度更看重内容质量,我们测试发现:只调整TDK标签+新增问答板块,效果比全站改版好37%
② 新闻源发布(省1.5万/年):
微信搜一搜的收录权重已超多数门户网站,广州某茶商专注运营视频号,自然流量反超同行
③ 国际站优化(省4-6万):
通过阿里国际站直通车数据反哺独立站,深圳某电子厂用这招把获客成本压到行业1/3
行家才知道的报价秘籍
最后甩点干货:
- 每年3-4月是砍价黄金期(服务商冲季度业绩)
- 要求按《广东SEO服务标准》拆分报价(省质监局2022年发布)
- 重点查报价单是否含"算法更新应对"条款(2023年百度更新12次算法)
最近发现个骚操作:东莞有家企业把SEO预算拆成三份,同时雇三家服务商PK效果。虽然管理成本高了点,但半年下来费用反而比单独签约省了28%。不过这事儿得签保密协议,被服务商发现要赔违约金的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