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景一:"保排名"条款变"送命符"
"王总,签了这份合同保证您家教育App稳居应用商店前三!"听着代运营公司的承诺,某教育机构负责人当场转账20万。结果第七天榜单排名清零,代运营公司却拿着合同说:"条款写着『因平台规则变化导致服务终止不予退款』,这钱我们可不退!"
破绽解剖:
- 陷阱条款:"服务方不承担平台处罚后果"
- 法律后果:根据网页7案例,刷排名被清榜后服务费要不回,还可能倒赔损失
- 避坑贴士:要求合同写明"若因刷量行为导致平台处罚,服务方需全额退款并赔偿损失"
场景二:虚假流量账单成"催命符"
深圳某跨境电商按合同支付了15万刷单费,三个月后收到税务局通知:因虚构交易流水被追缴税款+罚款合计83万。更糟的是,代运营公司早把"配合税务审查"条款删得干干净净。
破绽解剖:
- 陷阱条款:"甲方需自行承担经营相关税费"
- 法律后果:网页5显示,刷单虚构交易可能触发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20-200万罚款
- 避坑贴士:合同中必须写明"服务方提供合规流量,保证数据可经受税务审计"
场景三:账号被封还要背"黑锅"
杭州某游戏公司花30万买榜单排名,结果苹果商店永久封号。代运营公司拿出合同甩锅:"您看第8条写着『账号异常风险由甲方独立承担』"。
破绽解剖:
- 陷阱条款:"甲方需自行维护账号安全"
- 法律后果:网页3案例显示,平台封号后损失需自担
- 避坑贴士:增加"服务方需提供防封号技术方案,封号则双倍赔偿"条款
场景四:"保密协议"变"勒索工具"
广州某母婴品牌发现代运营公司偷偷植入赌博网站链接,想解约时对方威胁:"合同第12条写着『泄露合作细节需赔500万』,您看着办!"
破绽解剖:
- 陷阱条款:"甲方不得单方面终止合作"
- 法律后果:网页6指出,违法合同本身无效,但举证困难
- 避坑贴士:约定"发现违法操作可立即解约,服务方需删除全部数据"
场景五:员工信息成"人质"
某代运营公司合同里藏着炸弹条款:"甲方需提供50名员工手机号用于注册账号"。结果这些员工频繁收到骚扰短信,公司还被网信办约谈。
破绽解剖:
- 陷阱条款:"甲方需配合提供用户信息"
- 法律后果:网页2显示,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可能构成帮信罪
- 避坑贴士:明确约定"禁止使用真实用户信息,违规操作每次罚款10万"
救命五件套:
- 合同扫描仪:用天眼查检索代运营公司涉诉记录(网页7案例公司曾涉多起诉讼)
- 条款过滤器:重点筛查"不担责、不退款、不保证"三不条款
- 数据防火墙:要求服务方提供实时流量监测后台
- 法律护身符:签约前让律师做合规评估(参考网页5的行政责任清单)
- 证据保险箱:保留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
干了八年互联网运营,见过太多老板掉进合同陷阱。去年帮泉州某鞋厂修改合同条款,硬是把"不保证效果"改成"未达约定效果按日扣款",结果代运营公司主动终止合作——真正有实力的服务商,根本不怕责任对赌。记住,敢在合同里跟你玩文字游戏的,十有八九是准备割韭菜的镰刀!
网友留言(0)